电话:0771-2808233 2843309
电话:0771-2819966
传真:0771-2267278
地址:南宁市兴宁区新民路
40号广西旅游大院
客服一电话:13377008365
客服二电话:13377189021
客服三电话:13377179152
客服四电话:18977783630
注:以上手机号均为微信号
|
彩云之南-云南旅游分享 |
作者: 文章来源:http://localhost 更新时间:2010-11-18 访问次数:次 |
西山森林公园及龙门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的峰峦间,坐落于滇池西岸。整个公园海拔在1900米至2350米之上,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绵绵数十里,覆盖率达91.5%。这里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滇中高原的“绿翡翠”,既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珙桐、桫椤等珍稀植物,又有溶洞、温泉、奇石、茶山、原始次生林等。据统计,木本植物有近300种之多,其中太华寺的杏和玉兰为著名观赏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的树蕨(桫椤树),参天耸立、高大挺拔的古楠木等植物大片生长,4平方公里的竹海蔚为壮观。野生动物有小灵猫、白鹭、竹鸡、青羊、猪獾等60多种。
西山唐代称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其在城西,当地人习惯称西山。它主要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风景点组成。创建于14世纪的华亭寺位于海拔2050米的山间,寺内殿宇规模宏伟壮观,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圣地;太华寺建于14世纪初,寺内的望海楼是观滇池日出的最佳点;三清阁和龙门是一组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三清阁有9层11阁;龙门石雕工程包括石道、古室、古栏、古窟、古佛等,是西山胜境的精华所在。它位于三清阁南面,包括北由三清阁“别有洞天”石洞门起,南至达天阁止的整个在千仞峭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登上龙门,凭栏下视,为百丈之悬崖;举目远望,海天一色,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游西山,最险要数龙门了。我们先是坐缆车上去,(第一次坐这东西,心里真害怕,尤其在幽深山谷、嶙峋石崖和峰巅经过时,我都不敢往下看,心吊在嗓子眼儿了。)下了缆车往龙门去的山路十分险峻,有时仅容一人,且上下陡峭。因为游客很多,弄得山路愈发拥挤不堪。过龙门时许多人争着去摸龙门上的龙珠,并一定要在此留影。我却了无兴致,倒是那烟波浩渺的500里滇池,更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它地处海拔近2000米的高原之巅,那真是大自然的神奇恩赐!
下山时人很累,尤其是稍作停留后,两条腿就不会打弯儿了,两个膝盖酸痛难耐。好在下到半山又可以坐电瓶小火车到停车场,不然真吃不消了。
石林风景区位于昆明东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石林县原名“路南”,它是彝族撒尼语的音译,义为“长满黑色石头的地方”,所以此前都称“路南石林”,后将县名改为石林。)距昆明市区89千米,乘车需要近2个小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昆明石林,面积达11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这片2亿7千万年前崛起的石头森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于石灰岩受水溶蚀以及风雨侵蚀的作用,发生沉淀、崩塌、陷落、堆积,使石柱彼此分离成为无数的石峰、石柱、石笋、石芽,形成了千姿百态,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丛和丘陵于一身的石林奇观。据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考证,昆明石林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为数有限的石林中,不仅以其面积广袤、类型多样、形态奇特、成因复杂、发育历史久远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而且是世界惟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特地貌区。
6号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去石林,但却是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中途被导游和司机拉到一处珠宝店,足足耽搁了近2个小时,到石林县已是11:30,自然要先吃午饭了。可那菜淡而无味,根本不下饭,加上这儿的早餐全是稀的,(面条、米线、稀饭加牛奶,真不知道这昆明人是什么饮食习惯,汤汤水水的,吃不饱。)所以午饭后我们又买了几个煮玉米来填补一下。春城正午的阳光还是相当灼人的,毕竟这里属高原地区,我们的防晒霜虽说提前半小时就涂抹上了,但由于只顾了脸面、手臂而忽略了颈部,结果晚上回去一看,颈部一圈都留下了被太阳过分“关照”的痕迹。
彩云之南,相距十年的追忆与回味(1999.8-2005.8-2009.9)
第一次踏上云南那片红土地,是在1999年的暑期。那是单位组织的暑期旅游团,我与老妈、妹妹一起参加了。由于昆明世博园正在举办20世纪末全球规模最大的世界A1级园艺博览会(1999年5月1日—10月31日),人气之旺可想而知。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我们回来后光是彩照冲扩就耗资不少,现在翻检出那时的照片,由于保存不善,有些已经开始褪色,所以赶紧拣重要的用扫描仪扫描、保存下来。好在第一次的足迹只在昆明,那些老景点的图片还不难查找到。
第二次到云南是在2005年,主要是奔大理、丽江去的,这次不仅带了数码相机,还有录像机,图像资料留存很丰富,由于时间距离尚近,所以印象也更深刻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是该把两次彩云之南行的见闻写下来的时候了。
彩云之南,相距十年的追忆与回味(一)炙手可热逛春城
1999年的5月到10月,正值昆明世博会举办期间。这是我们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承办的国际性大型园艺博览会。四季如春的昆明,在这一段时间里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热浪袭人。尤其时值暑期,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游人更是蜂拥而至,各大景点游人如织,摩肩继踵、人头攒动。
到昆明的第一天,一下火车,旅行社的地陪就来接我们了。到了旅馆才知房间里没有卫生间,上厕所、洗澡全要下一层楼。匆匆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就去吃午饭。(这几天都订餐在一个叫“品味居”的饭店,正餐8菜1汤,还算可以。)午饭后,一点钟就上车去景点了。这个下午走了圆通寺、大观楼和西山龙门3个景点,够累的。
滇中名刹圆通寺
圆通寺是昆明市内最大的佛教寺庙,位于螺峰山下,与圆通山相连。早在唐代,云南地方割据政权南诏的统治者蒙氏,就在这里修建了“补陀罗迦”(梵语“光明”的译音),意为“观音寺”。传“补陀罗”是一座佛教圣山名称,坐落在印度南海,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佛寺,建于五代时期,比这里要晚100多年。所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不过,补陀罗寺规模不大,建在盘坤岩上,又低又潮湿,没有多长时间就不复存在了。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由僧圆照重建,改称“圆通寺”( “圆通”是观音的32个法号之一,“明白、开窍”之义)。寺院建筑奇特,背依山岩,随坡而下,层层构筑,巍峨壮观,以其精美的雕梁画栋和佛教造像而著称。
走进圆通寺的山门“圆通胜境坊”(门头上“圆通禅寺”的匾额为启功先生所题),但见古柏森森,果然佛门净地。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水池中建有八角楼,内塑弥勒佛。走过池中石桥就是大雄宝殿,碧瓦飞檐,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内奉三世佛及十二圆觉。水榭、曲廊烘托殿宇,殿后崖壁奇崛险峻,寺中祭祀香火鼎盛。作为云南的著名古刹之一,圆通寺在东南亚享有盛名,现为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大观楼与“五百里滇池”
大观楼公园坐落在昆明城西南郊的滇池之滨,与苍翠起伏的太华山隔水相望。这里碧水涟漪,长堤垂柳,百花争艳,荷塘鱼跃,楼外有楼,景外有景。既有自然湖山之娇,又有古典园林之美,是一座远近闻名、风光秀丽的湖滨公园。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巡抚王继文路过此地,见这里湖光山色优美,视野开阔,于是大兴土木,挖地筑堤,种花植柳,兴建了大观楼及周围建筑。因此楼面临滇池,登楼四顾,景致极为辽阔壮观,故名“大观楼”,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大观楼建成后,其多姿秀逸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慕名登临,赋诗题字。乾隆年间,昆明寒仕孙髯一扫他人俗唱,写出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蕴的180字长联,由昆明诗人、著名书法家陆树堂书写,刊刻后悬于大观楼前,不少人为之激赏叫绝,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 该联全文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自长联一出,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大观楼愈加名闻遐迩。我们随导游登上楼顶,真个“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那一种空阔舒展,心襟放达之感,非亲自登临不能领略。
滇池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因其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海拔高度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15.7亿立方米,有“高原明珠”之称。它在全国内陆淡水湖中位列第六,是云南面积最大的湖泊。
导游还指点我们远眺西山,它横亘于滇池西南,群山峰峦起伏,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美丽曲腿仰卧于滇池畔,青丝垂海的睡美人,故又称卧佛山或睡美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