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71-2808233 2843309
电话:0771-2819966
传真:0771-2267278
地址:南宁市兴宁区新民路
40号广西旅游大院
客服一电话:13377008365
客服二电话:13377189021
客服三电话:13377179152
客服四电话:18977783630
注:以上手机号均为微信号
|
广西河池打造“红绿”旅游文化品牌 |
作者: 文章来源:http://www.gxlxs2008.com 更新时间:2011-1-14 访问次数:次 |
“红水河文化”是广西河池民族文化特征的形象概括。红水河是河池的母亲河,是壮族人民的摇篮,流经我市11个县(市、区)中的天峨、南丹、东兰、巴马、大化、都安等6个县,过境459公里。壮、汉、瑶、苗、侗、水、仫佬、毛南等多个民族的先人在红水河流域及周边地带繁衍生息,历经岁月积淀,孕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分化为铜鼓文化、刘三姐文化,瑶族文化、仫佬族文化、毛南族文化、蚂拐圣母文化等多个支脉,通过节庆活动、器物、音乐、服饰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式,形成“红水河文化”。它充满了人文地域风情,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是河池民族文化特征的形象概括。红土地文化是河池革命历史的深刻烙印。河池是红七军的故乡,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在长期的斗争中,河池各族群众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全市登记在册的烈士达5300多名,仅东兰县就有烈士2241人,数量居全广西各县之首。在斗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群众更是数以万计,其中东兰县在革命低潮的1932年人口从11.8万减少到5.7万人。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姜茂生、覃士冕、覃国翰等一批红七军战士成长为开国将领。革命前辈在河池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构成了催人奋进的“红土地文化”,成为河池革命历史的深刻烙印。
“绿色生态文化”是河池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温家宝总理视察河池期间赠联“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这是对我市绿色生态的高度评价。我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地区,又是珠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在珠江流域中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境内崇山峻岭连绵,河流纵横,溶洞密布;青山苍翠,森林覆盖率达65%;年均水资源总量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13.3%,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区水能资源的1/2以上;原生态自然资源遍布11个县(市、区),有国家级木论喀斯特森林保护区、九万大山原始森林、广西首处世界地质公园——凤山、乐业世界地质公园等。神奇绮丽的青山绿水,造就了河池特有的“绿色生态文化”,与我国久负盛名的草原文化、岛湖文化、雪域文化、大漠文化、黄土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浓郁厚重的地域文化。
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品牌的竞争,品牌过硬才有竞争力。近年来河池市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快速起步,但直到目前仍缺少具有震撼力、吸引力的品牌项目,很多文化品牌尚“待字闺中”。如刘三姐文化、彩调文化、铜鼓文化、奇石文化等,品牌已经打了多年,活动也办了不少,但依然未形成拳头品牌,没有像桂林“印象·刘三姐”、柳州奇石文化那样享誉全国。其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还是力量分散、品牌繁多、缺乏整体包装。“红土地文化”是具有特定历史意蕴的革命老区文化,“红水河文化”是红水河流域繁衍生息孕育而成的民族文化现象,“绿色生态文化”是河池喀斯特地形地貌独有的生态文化特征。“两红一绿”作为文化品牌,从色彩上看,有“红”有“绿”、红绿相间,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交相辉映;从形态上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的动态美与喀斯特绿色生态文化的静态美相得益彰;从内容上看,有史有实、情景交融,集政治、生态、民族三种文化品牌于一体。“两红一绿”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文化内涵的深度凝结。基于此,以“两红一绿”作为标杆,把河池特色文化品牌树立起来,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整体品牌强势,为壮大文化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河池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红水河流域的重要城市,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地区,历经岁月浸染积淀而形成了内涵丰富、凸显特色的“红土地文化”、“红水河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